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门头沟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一年来,门头沟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持续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攻坚战。2024年是全区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近日,《前线》杂志记者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对门头沟区委书记喻华锋进行了专访。
牢记殷殷嘱托,书写灾后恢复重建新答卷
记 者:2024年是门头沟区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这一年,门头沟区交上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喻华锋:门头沟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殷殷嘱托,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高标准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高质量推进绿色转型发展。在重建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方面,我们构建了“1+13+X”灾后重建规划体系,市级“544清单”中的33个项目已在汛前完工,80个“三年全面提升”项目开工建设。沿河口村作为全市首个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灾后整村异地安置项目已交付使用,965宅原址重建受灾房屋落成。此外,我们完成了149公里县级以上道路、48.5万平方米街坊路的修复,380公里的乡村公路修复主体完工。目前,“一年基本恢复”的重建任务已如期完成,受灾基础设施已整体恢复至灾前水平。
在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着力提升城乡安全韧性。立足“防”,提前完工71个水利工程,实施雨水“清管行动”,建设京西哨兵预警指挥调度平台和永定河官厅山峡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立足“抗”,推动应急管理部全国基层综合减灾示范试点建设,打造保险业服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示范区;立足“救”,提前启动防汛备汛,构建预警提级响应机制、细化防汛预案。一年来,门头沟区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记 者:一年时间里,门头沟区围绕灾后重建工作,在应急体系建设方面探索了哪些创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喻华锋:应急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处置突发灾害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一年来,门头沟区高标准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在提升预警监测能力方面,我们新增了105套气象监测站点、232处雨量站、7处水文站、3个综合监测站点。在提升应急实战能力方面,我们将应急预案细化到315个村居,具体到户、到人、到点位和线路;打造了安全夜校,将防汛安全知识送到干部群众身边。在提升应急反应能力方面,全区构建了由民兵、专业抢险队伍和部队组成的应急力量“三道防线”,建起京西哨兵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平台。在强化应急保障能力方面,储备了22类应急抢险救援设备,新增便携式机器人、雷达生命探测仪等多种设备,应急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记 者:从长远角度出发,如何将灾后重建机制和资源转化为常态化城市安全运行保障体系,使其在非灾时期也能持续发挥效能?
喻华锋:门头沟区立足“抗”字,紧紧抓住市级支持建设韧性城市试点的契机,全力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我们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对接,加速推进全区韧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精心编制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同时,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执行最高限度的防灾标准,深入研究并实施供电、供水、通信等设施的冗余备份工程。此外,我们还借助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有力支持,积极与保险业行业管理部门和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持续完善全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的保险服务机制,切实增强社会韧性。
持续深化改革,点燃绿色转型发展新引擎
记 者:当前,正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门头沟区如何贯彻全会精神,增强深化改革促发展的自觉担当?
喻华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对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全面落实党中央改革部署,明确了首都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为我们推进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把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区四套班子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并指导分管领域学习工作,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将全会精神及时传达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同时,我们强化对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召开区委十三届九次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召开区四套班子务虚会,明晰改革思路。接下来,我们还将研究出台5个领域的改革方案,为全区实现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记 者:您如何理解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对门头沟区的意义?在深化改革、坚持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方面的总体规划是什么?
喻华锋: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绿色化、低碳化是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生态涵养区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扛牢“首都发展重要门户”的使命职责,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集约高效、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路径,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为此,我们确定了“12345”的总体发展思路:锚定“一个目标”——高水平建设首都西大门,全力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诗情画意门头沟”“专精特新门头沟”“安全韧性门头沟”“团结奋进门头沟”,牢牢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两条主线”,坚持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三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暖心为民行动、安全韧性行动、提升转型行动、凝心聚力行动“四大行动”,全力实施涵盖干部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培育、营商环境优化、地区形象塑造和基层治理固本的“五大基础工程”,齐心合力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记 者:门头沟区围绕科技强区发展战略,在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这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什么作用?
喻华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强区发展战略,聚焦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视听、心血管领域医疗药械“三大产业”,着力打造长安街西延线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首先,我们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全力打造“京西智谷”。这里建成了全市规模最大的500P国产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成功链接7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构建起大模型赋能创新中心,19个标志性应用场景落地生根。北京算法登记服务中心实体化落地,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数据资产服务中心正加快建设中。
其次,我们积极开辟计算视听新领域,加速推进“央视界”项目。率先深化AI+4K/8K+5G 技术的运用,与央视网共同建设AGI联合研究中心,华为计算视听创新中心落地于此。打造内容审核大模型和“潭柘智空”文生视频大模型,建设AI人产业基地,全市首个气象AI人“灵西”和政务服务AI人“门小政”惊艳亮相。
此外,我们还精心打造心血管领域医疗药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阜外医院西山园区,充分发挥百洋医药集团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的作用,推进成果转化项目,引入医疗药械CRO企业,盘活老旧厂房,为重点企业打造定制空间。目前,“京西智谷”智算中心已累计入驻人工智能企业约220家,2023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2家,同比增长88.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已达到166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0家。目前,这“三大产业”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从长远来看,这些产业必将为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记 者:门头沟区在“三大产业”上如何结合国际前沿发展趋势,实现弯道超车?
喻华锋: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三大产业”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时期。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将“三大产业”与国际前沿趋势紧密结合。一方面,以高新产业集群增长支撑稳经济、促转型。紧抓人工智能产业的良好态势,做强全栈自主可控算力平台,推进算力基础设施扩容。同时,实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借助北京“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基础大模型开发拓展和多领域应用落地,开发垂类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音视频领域“特色数据先行先试区”。力争今年底完成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一期项目竣工验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超高清数字视听产业,打造计算视听高地。另一方面,我们将积极争取门头沟区心血管领域医疗药械产业纳入全市统一布局,推动阜外医院与精雕科技集团、百洋医药集团深度耦合,谋划建设军庄创新医疗药械产业园区,办好中国心脏大会,加快医疗药械产业发展。
打造诗画乡村,绘就首都西大门壮美新画卷
记 者:近年来,门头沟区依托山区优势打造诗画乡村,您认为乡村振兴对于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有着怎样的战略意义?
喻华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明确部署,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乡村文化振兴有着一系列生动阐释。建设诗画乡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是门头沟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门头沟区是生态大区、文化大区,我们坐拥“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三块“金字招牌”,这些都为我们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从推动转型发展、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及灾后重建等需求角度看,山区和乡村都是重要战场,急需我们探索具有地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拿出带动力强、操作性强和实效性强的解决方案。
记 者:在生态建设中,门头沟区如何统筹区域特色,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水生态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发力?
喻华锋:门头沟区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在生态建设中统筹区域特色,从多方面着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2022年7月制定实施了保护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化监测网络建设,通过生态工程筑牢屏障,为野生动植物营造良好栖息环境。全区广泛倡导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利用媒体和网络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我们启动了“迎豹回家”计划,并通过召开工作成效发布会、发布“迎豹回家”LOGO和吉祥物等活动,提升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素养。2024年7月,我们在全市率先发布了《门头沟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在水生态建设方面,接续推进全域水生态修复,重启清末修建的历史输水渠道“城龙灌渠”,推动永定河与门头沟新城5条核心水系实现“六水联通”,并逐步推进234处泉眼“百泉复涌”。同时,助力“引黄济永”工程实现永定河第二次全年全线有水;打响水环境治理歼灭战,完成“清管行动”目标任务,建立农村供水“三个责任”体系,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可以说,门头沟区生态立区战略取得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第一方阵。
记 者:门头沟区位于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交会处,如何利用好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实现文化兴区?
喻华锋:门头沟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依托独特的“十大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坚定不移推进文化兴区发展战略,把文化建设贯穿地区发展全过程。一方面,我们以文旅产业为引领,打造“三地”品牌。首先是打造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加快百花山4A景区创建,打响南石洋大峡谷的文旅名片,借助京蔚高速(百花山段)的开通打造永定河百里画廊。其次是加快建设国际山地运动打卡地,积极培植展会赛事活动、丰富消费场景、完善产业布局、办好品牌活动。再有就是打造京津冀微度假首选地,通过提升配套设施,增强微度假综合承载力。另一方面,我们提炼总结文化资源中的精神元素,激发创业热情;推进文化精神内核研究阐释,挖掘支撑改革发展的力量;打造传播展示载体,加快永定河文化博物馆等项目的建设,深化革命遗址及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
接下来,门头沟区将继续秉持文化兴区发展战略,积极融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大局,深挖全区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着力构建“文在城中、以文化城、文城一体”的特色文化城市意象。
来源:《前线》杂志 编辑:潘洁
2024年11月7日
分享到: